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揭秘史前巨鲨迁徙故事从自然化石中读出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的盖志琨,作为一名古脊椎动物学研究者,他的办公室就像是一个小型自然博物馆。这里摆满了数亿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它们是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的重要证据。在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科考期间,盖志琨从一枚核桃大小的瓣齿鲨牙齿化石开始,读出了一个史前巨鲨跨大洋迁徙的故事。这次发现不仅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地理分布范围,也为其跨古特提斯洋迁徙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这份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地质学报(英文版)》上,为科学界带来了新的发现。此前,盖志琨主要研究无颌类盔甲鱼,这种中国特有的无颌鱼类位于有颌和无颌之间,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颌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盖志琨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他明白,在科研领域,一切都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他的一生充满了尝试和失败,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要先把事情做到极致,然后再谈是否有兴趣。这种态度帮助他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除了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之外,盖志琨还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他相信,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来,并通过这些经历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他的指导下,本科生完成了一项关于鸭吻鱼的重要研究,该论文最终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这样的经历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于古生物学领域知识和技能,还让他们了解到了进行原创性工作所需投入的心力和汗水。

总结来说,虽然起初盖志琨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对古生物感兴趣,但通过不断地付出努力,他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将事情做到极致。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