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亭主演京剧名家大联唱

柯亭:京剧票友与传统艺术的守护者

一九四八年,柯亭随父母迁居香港,那时,他对京剧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在那片红土地上,他开始接触到这门古老而又精彩纷呈的戏曲艺术。他的父亲是一位京剧票友,经常在家中演唱一些经典角色,这些声音深深地刻印在柯亭的心灵之中。

一九六八年,柯亭和几个同好共同组建了第一个京剧票房——“沪社”。这个小团体不仅让他得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京剧,更重要的是,它为他提供了一种分享自己热爱的事业的机会。他与香港名票陈忠和以及吴玉麟等票友合作,对外公演过《四郎探母》、《白门楼》、《二进宫》等传统剧目。在这些作品中,他饰演过杨宗保、吕布等小生角色。这段时期,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无私奉献,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

然而,在那个时代,即使是最热爱艺人的心,也会受到物质条件的限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戏,他们开始采取赠票策略。后来,当他们逐渐适应市场需求,将售票系统化后,这个小团体才真正意义上的成型。

当柯亭移民加拿大多伦多时,一九七五年,与几位同好向政府注册了“多伦多国剧社”,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在那里,他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且更加积极地将这份热情带给周围的人。那一年,“国剧社”刚刚注册完毕,就开始准备第二年的首场演出。他们选择了《二进宫》、《草桥关》、《武家坡》,这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每一次表演都充满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珍视。

在这个过程中,柯亭亲手制作龙袍、头盔、朝靴及髮口,无一不是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完成。当人们穿上这些装扮,看着台上的每一次翻滚,每一次高歌,都能感受到那份纯粹的情感,以及对艺术本身所承载的情感深度。这就是为什么说,一部好的戏曲,不仅仅是舞台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故事,以及那些参与其中的人们的心路历程。

对于柯亭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地方。他一直相信,只要有真诚去投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他作为一个文人,其实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个普通人。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用实际行动去推动这一切,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戏曲如何被现代化处理,又如何保持其原有的魅力。

如今回望过去,那些岁月里所走过的小路,如今已成为许多人追求美好生活道路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曾与我们并肩作战的人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留下的痕迹,也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初心:用我们有限的手段,为中华民族的大厦添砖加瓦,用我们的微薄之力,为中华文化的大厦增光添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