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讲述的是范梈——元诗四大家的故事。他的生年是宋度宗咸淳八年,即1272年,他的父亲早逝,母亲熊氏为了培养他,不愿再嫁。从小,范梈就聪明过人,一看就能背诵出成篇文章,他擅长诗歌并精通文笔,其师从颜延年、谢灵运这两位文学大师。大德十一年的春天,他来到京城,这时候他已名声显赫,被朝廷官吏所知。在那时,御史中丞董士选选择了他作为自己的家庭教师。他不仅在朝堂上获得了重用,还被提升为左卫教授,再后来担任翰林院编修官。
在担任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期间,尽管面对风寒瘴疠等艰难困苦,但范梈依然坚持巡视偏远地区,为民除害。他还积极兴办学校教导民众,并且审理冤假错案,在政治上留下了深刻印记。而且,用他的文笔揭露社会问题,如福建文绣局无偿征集百姓女子的事实,让这些问题得以曝光,最终取缔了该局。尽管自己没有私利可图,只吃粗茶淡饭,以水清心自守。但翰林学士吴澄曾赞誉说:“若亨父,可谓独立特行之士矣。”
随后,又因其政绩卓著,被提升为江西湖东道知事,然后又成为福建闽海道知事。在外做官时,由于不能侍奉家中的老母多病而多次请求辞职回家,但都未得到允许。直到天历二年的某个春日,朝廷任命他为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此时他的母亲正病重。此时的他,因孝顺而拒绝赴任回到家乡与患病的母亲相聚。这一年,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而这一切都让他陷入深深悲痛之中,从此抑郁成疾,最终在次年的十月离开人世,只活到了59岁。
吴澄撰写碑文,将范梈比作东汉时代梁鸿、张衡、赵壹和郦炎等一批正直君子的形象,让我们通过他的故事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品格和历史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