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庆市怀宁县农村长大的程学勤,自幼便被周围的黄梅戏演出和传唱的民歌深深吸引。他6岁时跟随一位瞎眼算命先生走了10里路,只为听他拉二胡,从此,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学时代,他每晚都坐在门口聆听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的排练,这些经历奠定了他的艺术根基。
程学勤不仅天资聪颖,而且还有着坚定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期间,他自学学会拉二胡,并且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把蟒皮二胡。1954年,他凭借优秀的琴艺,被民众黄梅戏剧团招募担任主胡演奏者。
1955年,程学勤遇到了著名作曲家时白林后,对《春香传》的创作充满了敬佩之情。这促使他开始涉足作曲领域,即便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但他的热爱和自学能力让他很快适应并取得成就。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程学勤创作了204部作品,其中包括大戏、小戏,一直是同行中的佼佼者。
在多年的工作中,程学勤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曲调优美动人,在民间广受欢迎。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虽然获奖不多,但深受老百姓喜爱才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如何保持黄梅戲原味唱法和发展传统文化风格,程學勤有着明确的立场——“继承传统、发展传统,以时代新面貌、新姿态展现给观众”。
通过数据驱动,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程學勤对黃梅戲音樂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人物,更是對黃梅戲傳統藝術有著深刻理解與熱忱追求的人。他的創作精神和實踐經驗,是黃梅戲音樂界不可多得的一份寶貴财富,也為後人的學習提供了一個極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