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安世,字器之,号元城、读易老人。出生于河北大名东北的魏州元城县。我在宋朝后期担任过一系列官职,从右正言到左谏议大夫,再到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被誉为“殿上虎”。
我的父亲刘航曾是进士及第,也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他历任虞城、犀浦知县,最后成为太仆卿。在我年幼时,我就展现出了深邃的见识和坚定的信念。当时文彦博在枢密院工作,他经常征询我的意见,而我总是回答得很从容,这让我赢得了文彦博的赞赏。
熙宁六年(1073年),我通过科举考试,但未能即刻入仕。后来,我跟随司马光学习,并对他的教诲保持忠诚。我一度担任洺州司法参军,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些贪污行为,但由于我的诚实和坚持原则,我没有参与这些不正当行为。
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被召回朝中,他推荐了我为秘书省正字。不久之后,司马光去世,其 widow 宣仁太后向吕公著提出要找一个台谏的人选,她选择了我,并升任右正言。当时,大臣们给予亲戚子弟高位,这与前朝制度相违背。我因此而疏陈七人,他们都是德行高尚、学问渊博的大臣,其子孙也因其父母而得到官职。
章惇掌权期间,他因买昆山民田被罚金,而我批评他:“你与蔡确、黄履、邢恕等互相交结,将来定会得到皇帝宠幸。但现在,你却另立户籍谋取异财,这完全不符合义理。”这次批评导致蔡确被贬新州,而范纯仁等十人也因此下台。
接着,我升任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再次进左谏议大夫。在一次讲筵事件中,我劝说皇帝不要迷恋女色,而应该更加关注国家大事。这番劝告虽然未被采纳,但显示了我的忠诚和担当。
然而,当章惇再次掌权时,他对我产生了忌恨,不断地将我贬官,最终流放至荒远的地方。经过七年的流离失所,最终回到京城,在宣和六年恢复待制之职,却在宣和七年的春天去世,享寿七十八岁。多年以后,由于儿孙子的请求,宋孝宗赠予他“忠定”之号,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