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生平简介:明代文人,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后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徙居嘉定,读书讲学,有“震川先生”之称。他考察三江古迹,提出太湖入海的道路只有吴淞江,并建议疏通吴淞江以利水利。晚年成进士,历任官职,最终在南京逝世。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其散文深受推崇,被誉为“今之欧阳修”,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文学贡献:归有光主张变革文风,以唐宋古文为榜样,对当时复古运动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文章应出自真诚,不仅追求工整,更重要的是内容的丰富和意境的自然。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模仿秦汉文章风格,而他自己则倡导一种更加自由自然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作品特色:他的散文以即事抒情、注重细节、篇幅短小、结构精巧而著称。在《项脊轩志》等作品中,他通过对日常琐事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物观念。
社会影响:尽管归有光多写身边琐事,但在一些具体事件中的记叙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矛盾,如倭寇侵袭、民间疾苦以及吏治腐败等问题。这一方面显示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关心民众命运,一方面也展示了其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人性关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