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信义,道教协会的理论家与学者,以道号震阳子闻名于世。出生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在贫困的家庭中成长。在十六岁时,他便离开了家乡,前往东北地区谋求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参与了抗日救国运动。随后,他投身于道教事业,在吉林省辉南县的大龙湾龙潭宫中成为一名全真龙门派的道士,并且在沈阳太清宫接受了传戒。
曹信义道长不仅是一位有着丰富经历的宗教人士,而且还是一位深谙国学经典的人物。他在中国道教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会议上被选为理事,并且担任北京白云观的一把手。在那段时间里,由于十年的动乱和政治压力,许多宗教场所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曹信义主动承担起了值殿和管理工作,同时也帮助修复和整治白云观内外环境。
钟声是中国古代宗庙生活中的重要仪式之一,而打钟则是其中最为辛苦的职责之一,无论是在严寒或酷热之下,每天两次打钟都需要精确无误地进行。此任务虽然艰巨,但曹信义毫不犹豫地担当起来,不仅如此,他还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来学习和讲解《道德经》、《南华经》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图书,以及一些有关斋醮、科仪、清规等方面的知识,这些行为深受众多香客赞赏。
在1987年,当白云观计划修复旗杆时,曹信义慷慨捐献自己积蓄的一千元;一年之后,当窝风桥重建计划提出时,又一次捐出了同样数额。这两次行动体现出他的淡泊宁静以及对祖庭建设的责任感。当有人质疑他为何不享受晚年的安逸而选择继续奉献时,他以温婉笑容回应说:“出家人应以庙为家”,并强调要继承传统上的朴素生活方式。
1991年至1996年间,曹信義撰写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道学真言》、《道德经注解》、《道学皈元》,这些作品对推广中华文化及提升中国国教影响力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是一位诗文书法大家,对阐扬中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他去世前曾多次接待来自世界各地访问团体和台港澳同胞,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立下卓越功绩。2002年1月22日,故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