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奇缘王根发的刻苦字旅

体味笔墨里的“天地人和” —— 专访书法家王根发

启功盛赞钧瓷词曰:“钧瓷好,异彩溯长源。擅胜四朝称美器,重甦古址炫中原,薄海誉声喧”。姚雪垠《寒鸦归林》中“出窑一幅无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道出钧瓷的美妙和万般韵味。

钧瓷,从未见过如此生动、如此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它似乎在不断变化,不断演变,每一次烧制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显得至关重要:土质、窑火、水分、气候、天气等大自然因素都能影响它,而人力只能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大师,也很难保证烧制的成功。精品和废品之间,只有薄如蝉翼的一道‘可能’,与其如履薄冰不如坦然以待。

王根发,对此深有感触。他一直围绕着家乡的古都文化探索和研究,并且主编了多部关于钧瓷文化的著作。此间,他发现禹州的文化灵魂——钧瓷,对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善于草书,将心向魏晋取法二王,即魏文志与晋陆机,这两位书家的风格对他影响极大,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情趣,让字迹随意而生,与自然界相融合。

受钧瓷启发,在笔墨实践研习里,王根发更喜欢探索“自然变化”带来的独到韵味。他常常用水与墨交融的手法来表达这一理念。在他的草书里,可以看到浓淡相宜的墨痕,在纤维细腻的宣纸上,无拘无束地晕开,使得草书中的“自由”生机盎然起来,就像那些从未被打磨过的小巧陶器一样,以其原始纯净之美吸引着人们。

除了钧瓷,还有一种行书鼻祖刘德升给予了他强烈的情感支撑。唐张怀瓘《书断》说:“(德升)以造行书擅名。虽以草创,亦甚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后魏晋时期的大师们,如钟繇、胡昭、王羲之以及王献之,都学 刘德升纡行字。行書与行草汇聚成了别具一格的心境哲学,让每一笔都是精神上的飞跃,是内心世界的一个映照。

太极拳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为陈氏十九世传人陈正雷入门。在太极拳这门艺术中,他体会到了虚实相生的精髓,以及外柔内刚的心理状态,这些对于他的艺术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在他的草書裡,這種精神氣也隨著線條傳遞給我們,看似輕盈卻又堅韌,用筆時仿佛能聽見那靈動與沉穩交織出的聲音。

尊崇自然万物之美恪守仁善淡雅之魂。“天地人和”这万年不朽经典理念,就是他用笔运墨思想根基。他认为每一次写字,每一次勾勒,都应该是对宇宙规律的一种敬畏,对生命本身的一种尊重。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任何文字都不再仅仅是文字,而是一个连接人类情感与宇宙奥秘的大桥梁。而这,也正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工作者应当追求的地方——通过自己的作品去表达那种超越个人欲望的小小欢愉,用最简单最真挚的话语去诉说那个我们共同属于的人类故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