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寿臣,一个男性的京剧净角艺人,其原名为万通,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贫困的木工家庭。从六岁起,他便与哥哥一同在私塾接受教育,但由于生活的艰辛,最终不得不辍学。之后,他开始在街头巷尾卖五香豆,以其虎音的叫卖声吸引了皮影艺人的关注,并被收为徒弟。在师傅王德正和老师吕福善的指导下,他七岁就开始学习戏曲,如《锁五龙》、《二进宫》、《捉放曹》等。
郝寿臣自小就拥有一副强烈的声音,被称作“小奎禄”,很快就在堂会上获得了巨大的欢迎。他后来拜师李连仲,正式学习架子花脸,并不断地在东北、河北、河南等地进行演出。他勤奋刻苦,不断练习边学边演,对艺术有着极高的追求。
二十三岁时,郝寿臣来到北京,在东安市场丹桂茶园表演,并且加入了三乐社科班成为配角。在当时繁华的北京舞台上,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创新。他通过学习金秀山唱功和黄润甫风格,同时得到梆子演员的大力指导,还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创了“架子花脸铜锤唱”的独特风格。
他的声音虽然有些闷哑,但咬金嚼铁,每个字都带有沉重感。他将鼻腔音转变为口鼻共鸣,使得每个字都充满深厚韵味,这种独特风格成为了他所谓的“郝派唱念”。他对做功也非常注重造型漂亮、身手干净、眼神准确,就像一只活泼生动的猛虎,让观众印象深刻。
为了提高观众对花脸角色的兴趣,郝寿臣特别注意在脸谱上下功夫,与其他著名京剧艺术家合作创作近四十余部新戏,每年平均排演两部新戏。面对没有蓝本可用的新角色,他依据剧情和人物性格去创造新的脸谱设计。这份大胆创新精神是十分罕见且宝贵,对京剧艺术产生了长远影响。
1953年,郝寿臣担任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有许多学生后来成为了知名京剧艺人,如樊效臣、袁世海、李幼春、王永昌和周和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