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得草:豫剧丑行演员的传奇生涯
在河南省开封市,一个普通家庭里诞生了一个戏迷——牛俊国。他的名字后来被更换成了“牛得草”,而这只是他名声和艺术生命中最为人称道的转变之一。1947年,他在开封和平剧社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之旅,后于1954年加入水利部黄委会所属黄河豫剧团,在1958年随团迁往鹤壁市。
10岁时,牛俊国便踏上了学戏的道路。他拜师李小顺,专攻文丑这一独特角色。在高兴旺、李同宾以及京剧名丑萧长华等大师门下学习,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最终自成一派,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观众的心。
作为一名官丑演员,“牛得草”尤其擅长将程式与生活结合,使每一次舞台上的表现都显得洒脱雅致又充满庄重。他以《卷席筒》、《做文章》、《张古董借妻》、《三不愿意》、《拾女婿》等经典作品闻名,并且通过执笔整理并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即《七品芝麻官》,该剧曾获文化部颁发的一等奖,并被改编为电影获得多个奖项,这也是他事业中的巅峰时期。
“东方的卓别林”——香港《大公报》的赞誉,不仅反映了他的才华,更是对他特殊艺术风格的一种肯定。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接受了一位爱看丑角戏老人的建议,将原来的名字改为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牛得草”。
从此,“牛得草”这个名字如同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色。而对于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豫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对个人成就影响巨大的力量。直到1998年5月30日,“牛老师”的离世,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位伟大的文丑演员留给我们的深远影响,以及他那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