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牛俊国在曲剧界的确立与其艺名“牛得草”的故事,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从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到成为一名豫剧丑角,再到以“牛得草”闻名遐迩,他的一生是多次改变命运的见证。
1947年,十岁的他在开封和平剧社开始了自己的戏路,这个小小的人物,怀揣着对戏曲艺术的热爱,被师傅李小顺收为徒弟,从此专攻文丑。在高兴旺、李同宾以及京剧名丑萧长华等人的指导下,他不仅博采众长,还融会贯通,最终自成一派,被誉为“官丑”中的佼佼者。
他的技艺无人能及,不仅唱念做舞都精湛,而且讲究程式规范,又力求贴近生活。他那洒脱雅致、寓庄于谐的情感表达,以及既有大家风范又有乡土气息,让世人赞叹不已。代表作如《卷席筒》、《做文章》、《张古董借妻》、《三不愿意》、《拾女婿》,尤其是后期主演的《唐知县审诰命》,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一等奖,并被拍摄成电影,更是赢得了第四届《大众电影》的百花奖和最佳故事奖。
当时,一位老戏迷李春芳看过他演出的戏,对他说:“你的丑角不俗气,看了余味深长。”这番赞美让牛俊国感到有些困惑,因此向李老请教艺名问题。经过思考,李老给出了一个独特而贴切的名字——“牛得草”。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是对他的辛勤耕作、韧劲无尽精神的一种比喻。
随后,“牛得草”这一艺名正式确定下来,从此,他在曲剧界走红,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同时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去努力为人民服务。在他的一生中,他历任鹤壁市豫剧团副团长、团长等职,并成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以及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
1998年5月30日,在郑州逝世时,“牛老师”的离开,让我们失去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但他的作品和精神却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他给我们的教训,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生活实践中,都是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