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宇为国产软件注入硬实力持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在中国,他是云计算领域的先驱和实践者。20年前,当其他人忙于追逐时,他却致力于研发云计算基础软件。他预见了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个人就是姚宏宇,友友天宇创始人、中国云计算专委会委员。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在硅谷亲历了云计算成长的全过程,姚宏宇拥有超凡的洞察力。2007年,他带领团队回国创业,决心开发出中国人的核心产品,让基础软件成为国家的硬实力。

面对云计算产业的大潮,姚宏宇这种“技术派”一直走在风口浪尖上。而今,姚宏宇及团队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云计算基础技术提供者,他们研发的关键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公共安全、金融电力等重大领域。

搭建“数据桥梁”让信息共享互通

20年前,当姚宏宇向他人提起cloud computing时,大多数人可能听得懂个大概。当时,姚宏宇断言未来20年内基于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cloud computing将彻底改变整个IT产业。他用浙江义乌的一个例子来形容,这里分工精细化,有的人做扣子,有的人提供布料,有的人负责裁剪,你拿着图纸去,一天之内就能把一张图纸变成一件衣服,但这需要有一个组织者整合资源。从技术角度看,cloud computing扮演的是这样的角色。

一个连接万物的大系统正在加速形成,全世界都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分布式系统。姚宏宇看中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他说:“我们完全有机会趁着cloud computing变革之机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然而,“这么大的国家当时在基础软件上还没有自主产品,我是不服气。”他说。在2007年带着几位顶尖技术高手,从美国硅谷回到北京中关村创业。他瞄准的是当时大多数中国IT人不熟悉但潜力的cloud computing基础软件。大部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庞大且各自为政,而跨国公司提供的cloud products存在问题,如资源浪费和资金安全风险。

他要做的是搭建“数据桥梁”,在不动别人的现有系统的情况下实现数据共享。这无异于虎口拔牙。但这个曾经读过少年班学生自信满满。这份自信源于他的美国雅虎多年的技术积累,更源于他对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深刻洞察。

当救火队长也甘愿幕后英雄

更多的时候,姚宏宇充当的是一个“救火队长”的角色。一家能源企业因为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不足,其数据管控无法有效进行。他调研发现,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手段,这家企业未能对各个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管控。于是,他亲自带着团队解决问题,将分散数据库归拢,为企业建立起强大的“脑袋”,让数据实现共享和互通。

另一个案例是一家网游公司由于用户激增,其后台近乎瘫痪。在危急时刻,他帮助其优化游戏架构并重新设计开发游戏支撑平台,使服务性能显著提升,现在已能支撑千万级DAU运营。

由于专注于核心基础软件技术和产品研发,没有太多宣传营销,也没有做过市场推广,加之作为幕后的英雄,不求名利,只喜欢挑战困难解决别人不能解的问题,把难活累活做好,因此他的友友天宇公司一度鲜为人知。“我们甘愿作幕后英雄,只喜欢挑战困难解决别人口不能解的问题,把难活累活做好。”他坦言,最大的特点是“产品不好做也不好卖”,但一旦市场稳定,就是铺天盖地订单,就像微软视窗操作系统或甲骨文数据库一样。

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即使不是很出名,但友友天玉已经成为中国云计算领域创新代表之一,并形成完整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并提出全新理念——"数据定义网络”。他的软件被应用到华尔街股票交易、国际航空交通管制及全球门户网站中,被严格论证,以解决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连院士倪光南都赞叹不已:“我国首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此表示高度评价。”

打造核心需要试验田

在云时代重构传统IT体系,我国首次与发达国家并肩立,是一次千载难逢机会,对此 姚宏宇有一种强烈使命感。“要抓住这时代机遇,在新的体系下打造出国产可靠核心基座”。20年来初心未改。他坦陈,大部分成员是海外归来的,而自己特别喜欢研究新东西总想为国家添砖加瓦。在他的眼里,要达到成熟至少5-10年的时间而必须不断迭代优化,因此非脚踏实地不可。此外,一些拿开源包装称"自主"的事态令他哭笑不得:“对于开源我并不拒绝,但如果只是简单拿来使用,即使创造再大的效益,我们依然受制。”

呼吁政府支持试验田给予政策支持以确保试验成功。他建议,可利用党政机关等重要设施打造基于国产可控core technology 的信息系统既保障安全又推动产业链形成,从而促进相关成果工业化市场化,为打造更完善品质保证标准奠定坚实基础。此路径重点突破core software,或不失为可行之路,因为它主要靠人才智慧基本不会受到其他行业影响最可能率先突破。此外,“敢想拼赢”也是科研创业的心诀会赢尤为关键;同时也需会赢才能真正取得胜利。(何星辉 张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