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解放后,胡作霖的遗体被安放在渣滓洞监狱的牢房内,他用生命和歌声对抗着压迫和不公。他的故事,是一首永恒的《囚歌》,在历史长河中回响。
他与叶挺将军是患难之交,共赋诗文,传唱正气。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红炉厂囚室里,叶挺写下了这首名为《囚歌》的诗篇,以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斗争决心。胡作霖曾在牢房里高声吟唱高尔基的《囚徒之歌》,准备为叶挺将军谱曲。他完成了这支曲子,并教给难友们传唱。
1949年11月27日,当局下令杀害所有监狱里的志士。这时,胡作霖再次高声唱起《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难友们齐声合唱:“……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在这悲壮的歌声中,一批批志士从容地走出牢房。在敌人的枪口下,胡作霖仍然坚持不懈,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由与正义。
胡作霖的事迹,不仅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他以勇敢的心态面对死亡,以乐观的情绪鼓舞同伴,以无畏的心态战斗到底。他的一生,是对黑暗社会的一场反击,对压迫者的坚定抵制,他用自己的方式,为人民群众的大义而奋斗终身。
标签: 中公教育 、 主题教育 、 教育培训 、 爱国主义教育法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