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一代名将的悲剧结局
李牧,战国末期赵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爱戴。他的战绩辉煌,不仅在破匈奴之战中以步兵大队伍全歼骑兵大队伍,展现出他高超的指挥艺术,而且在肥之战中展示了围歼敌人的能力,这两次胜利都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典型案例。
然而,尽管他无数次重创敌军却未尝败绩,他仍然遭到了冤杀,使得赵国自毁长城,也让后人感叹不已。后世对他的赞誉不断,有人称赞他为“西抑强秦,南支韩、魏”,汉文帝曾经感慨,如果能够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领,那么就不会有匈奴的问题;唐中宗时期有人提到过:“汉拜郅都,匈奴避境; 赵命李牧,林胡远窜”。
古往今来,无论是春秋时期的孙武、李牧还是汉朝的韩信、马援等,都被认为是真正懂得兵法的人,他们对阵法变化周密,对于地理和人心都有深刻理解。而且,他们对于器械精细度拙都了如指掌,与现代各国讲究将才的人无异。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将领,最终因谗言而被害,其死也成为了赵国灭亡的一个直接原因。许多文人墨客对于这一点感到惋惜,有诗者写道:“秦袭邯郸岁月深,何人沾赠郭开金”。他们纷纷评价说:如果廉颇还能回到国家,而李牧还在,那么赵王怎会把他们俩抓起来?还有人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表达了对他的惋惜与遗憾。
正因为如此,一些历史学家直到现在依然无法释怀地说:“良将身亡赵亦亡,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这句话充满了哀愁和向往,为我们留下了一段丰富多彩又充满争议的地久往事。
标签: 教育部 、 高顿教育 、 河南教育考试院官网 、 优路教育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