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一代名将的悲剧结局 在战国末年的东方六国中,李牧以武安君之称,被公认为是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的威望深受士兵和人民的尊敬。在多次战争中,他不仅屡建奇功,而且从未失败过,这种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使他成为了后世赞誉的对象。他在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中的表现尤为显著,前者展示了步兵大规模歼灭骑兵的大型战例,而后者则是围攻与包围作战的典范。遗憾的是,他最终遭到了冤杀,这不仅导致了赵国自我毁灭,也让人对此感到无比惋惜。 李牧凭借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古代史学家冯唐曾赞扬说:“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时也就有赵几霸。”汉文帝曾感叹:“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朝时期的人物卢俌在奏折中提到:“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郑观应评价他说:“古之为将者,以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机察地要顺和情详势变.””对于任何国家或民族,无论是在春秋时代还是后来,如孙武、李牧、韩信等,他们都通晓书史晓畅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现代世界各个国家讲求将才的人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即便是一位如此杰出的军事家,如同许多其他英雄人物一样,最终仍然遭遇了不幸的一个结局——被误杀。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赵国衰败,并且激起了一批文人的愤慨,他们用诗歌来表达他们对这位伟大将领死去所产生的情感痛苦。周昙的一首诗这样写道:“秦袭邯郸岁月深,何人沾赠郭开金。廉颇还国 李牧 在,只有赵王敢擒。”司马贞评价他说,“颇 牧 不用 王 迁 囚 虏”。苏洵也有这样的评价,“洎 牧 以 谗 诛 邯 郸 为 郡”。而司马光则通过诗句表达出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哀叹“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刘克庄也有类似的感慨,他写道“说客为秦谍君王信郭开向令名将在兵得到丛台良 将身亡 赵亦亡百年遗恨一 冯 唐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
最后,由于这些原因,对于李牧这一历史人物,有着共同的情怀,一直以来人们都怀念着这位被迫害致死的伟大的领导者的英勇与卓越,以及那份永恒的话语。而徐钧更是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回顾这个悲剧性的历史片段,用自己的诗句形容这个悲剧性场景:
"良 将 身 亡 赵 亦 灭,
百 年 遗 悲 一 冯 唐。
当 时 不 受 谗 臣 辕,
吕 政 何 由 返 故 乡"
标签: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2023 、 浙江教育考试院 、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 、 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入口 、 北京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