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之巾帼艺术索海燕打金枝

在河南省的众多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经过八年的努力,他们的足迹遍及周边省份,演出2500多场;从最初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发展到现在能演出20台不重样的大戏;他们的物资也由十几个戏箱增加到了90多个戏箱。这个剧团,就是以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为团长的河南海燕豫剧团。她的丈夫冯顺英担任外交事务团长。

自幼就是小戏迷

索海燕(图)是河北省磁县人,生于1967年。她自幼就对豫剧情有独钟,因为她所在的地方临近河南安阳,与豫北生活习惯相似,她们爱看豫剧。小小年纪的索海燕,就梦想着成为一名真正的戏子。在上小学期间,她成了学校里的“文艺尖子”。放学后,只要听到高音喇叭播出的戏曲节目,她就会站在电线杆旁边倾听,或是在广场上挤进去观看,全神贯注,如痴如迷,常常忘记吃饭。

1976年,当磁县举行招生考试时,10岁的小女孩索海燕终于机会难得地考入了当地的一所正规戲曲学校,这里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其中包括她的未来的丈夫冯顺英。学校里的老师大都是从舞台退役下来的老艺人,他们懂得每一种技巧,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在这样的环境中,索海燕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

1981年毕业后,她和冯顺英一起被分配到磁县豫剧团作为演员,一起经历了很多风雨,但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1992年,他们又一起调到了更大的邯郸市东风剧团,并在那里度过了无数精彩而又充满挑战的时候。

1999年,这对夫妻决定辞职,从济源市豫劇團离职,在家乡建立自己的民营劇團——「長城」劇團。这是一个巨大的决策,它标志着他们走上了创业之路,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与挑战。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幸拜师常香玉

少年时代,小心翼翼向往著见到的偶像——常香玉。她通过广播中的声音和故事深深吸引着自己,那些让人陶醉的声音,让她怀揣着一颗愿望:有一天能够见到自己敬仰的大师。不知不觉间,这14年的等待已经过去了。当她终于在“梨园杯”全国豫剧演唱大赛上荣获金奖,被颁奖的是她最崇拜的大师——常香玉。那一刻,她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激动,即使没有言语,也无法形容那份幸福感与成就感。

后来,当常香玉设立“香玉杯艺术奖”并且鼓励优异人才参赛时,无论如何胆怯,都不能阻止她参与竞争。她凭借《桃花庵》、《宇宙锋》的精彩表现,最终获得第六届 香玉杯艺术奖。这次参赛,不仅锻炼了她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它给予了她更多信心和勇气,为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年6月6日,是一个难忘的一天。在郑州的一个盛大仪式上,由河南省文化厅、省文联、河南日报社共同主办,由济源市承办单位协助举行,一位75岁高龄却依然精神矍铄的大师——常香玉正式收取我为徒。我向这位伟大的导师鞠躬三次,我知道这是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新开始。我会牢记老师的话:“‘戏比天大’”,用我的全部热情和力量,用我的每一次舞蹈,每一次歌唱,都回馈社会,用我的存在证明自己选择这一条道路是正确无误的。

创业伊始百事艰

尽管如此,在低谷状态下的行业环境,使得许多人的职业道路变得坎坷。而对于我来说,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话题人物,并非易事。但我没有放弃,我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不断学习与提升,以此来应对那些不可预测的事情。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努力,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将我们的理想变为现实。而这段经历,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脱颖而出,而不是简单模仿或跟随别人的脚步走下去。我将永远珍视这些宝贵经验,它们塑造并强化了我作为一个人以及作家的身份。此外,我也学会了一种耐心和毅力,以及如何面对逆境,从中寻找成长机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