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北京人,满族。自幼跟随父学艺,擅长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并学习武功。1911年,他首次登台于杨香翠的宝胜和班,与梅兰芳、朱素云等合作演出多部戏。此后,他在京剧界迅速崛起,以其魁梧的身躯、宽额丰颐的扮相和叱咤风云的气势赢得了观众青睐。
1922年冬,在上海公演《霸王别姬》时,由于难以找寻合适演员,王瑶卿推荐了金少山。在李春林的大管事监排下,他以西楚霸王形象震撼舞台,这一场表演大受欢迎,从而提高了他的声望。
1937年,他重返京华,自组“松竹社”,开创了花脸挂头牌先例。这标志着净行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与梅兰芳、孟小冬等名伶合作,为京剧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直到他辞世,都雄踞净行首席,被誉为“十全大净”。
金少山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具有天赋异禀。他声音洪亮响亮,如虎音、膛音、立音、炸音都有,一应俱全,用来随心所欲。他唱腔朴实无华,但内涵深厚;念白功力深厚,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还揭示角色心理。
他对做表也有独到的理解,其武功基础稳练,有腰腿功夫,对架严谨,对身段精巧漂亮。在《闹江洲》中使双斧,《霸王别姬》中的操大枪及《盗御马》的马趟子、《五台山》的罗汉像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金少山改变了前人的笨拙唱法,将接近喊叫的声音改造为工稳流畅的大方声音。他加工提高许多花脸剧目,全方位丰富了净行表演艺术。他的戏路子很宽,无论是楚霸王还是其他角色的演绎,都十分出色。
他对唱腔点染装饰也非常注重,比如在《牧虎关》中运用擞音、大颤音,使唱腊更生动活泼。总之,金少山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优秀艺术家,不仅技术上突破常规,更在艺术表现上开创新局面,为京剧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 教育部官网 、 教育名人名言 、 浙江教育考试院 、 311统考教育学有哪些不错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