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京剧中的净角之杰,其生平与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从幼年时期便跟随父母学习戏曲,金少山不仅工于铜锤花脸,还兼习何桂山的宗风。他在京剧界的道路上,是一位充满才华和努力的人物。
1911年,他加入了杨香翠主持的宝胜和班,并很快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陆续参加了多个著名的戏班,如双庆、鸿庆、永庆等,并与梅兰芳、朱素云、谢宝云等顶尖演员合作演出。这段时间里,虽然北京舞台上的菊坛名角众多,但金少山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1922年,金少山辗转上海,在丹桂等一台以及共舞台担任长期坐包演员。在这里,他结识了一批优秀艺人,如林树森、白玉昆等,并学会了一些新剧目,这为他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审七长亭》这部戏中,他向刘永春学艺,这成为他代表作之一。
1937年,金少山重返北京,与梅兰芳等大师合作自组“松竹社”,开创了花脸挂头牌先例。此举不仅标志着净行艺术进入新时代,也使得他在京剧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与周瑞安、张荣奎、陈少霖、高明德及姜妙香等名伶共同编排表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一位全才艺人的金少山,其嗓音高亢清脆,被誉为“十全大净”。他的唱腔朴实无华,却又蕴含深厚气息;他的念白功力非凡,以其独到的表达方式,让角色生动活泼。他的武功也同样令人赞叹,不仅身手矫健,而且技巧娴熟,“嗓高何九,做精黄三”、“寓矫健于凝重之中”——正是这样一种完美结合,使得他在舞台上的形象显得既雄浑又自然。
对于声音造型方面,金少山更是有所创新。他改变了过去一些笨拙的声音,用科学方法来发声,使声音既有宽亮,又富有自然美。在加工提高许多花脸剧目的过程中,他全面丰富了净行表演艺术,为京剧史上留下了一份不可磨灭的情感和成就。
标签: 主题教育党课讲稿2023专题党课 、 安全教育 、 主题教育 、 浙江考试院教育官网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