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山,京剧中的净角之杰。本名仲义,又称少山。满族人,北京出身。他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京剧名家金秀山的第三子,从小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学习戏曲艺术。
幼年时期,金少山跟随父亲学习,并与他一起上台演出。他不仅工于铜锤花脸,也兼学何桂山的一些技艺。此外,他还向韩乐卿学习武功,把子和架子花脸戏,以及其他一些非正工花脸角色,如《庆阳图》、《太行山》等,以适应不同的演出需求。在这段时间里,他随父母在北京各大戏院巡演。
正式投入到京剧界后,他拜德珺如为师,因为他的父亲与德珺如有深厚的交情,而且德珺如曾推荐他成为正式演员。1911年,他加入了杨香翠主持的宝胜和班,与著名武生黄月山同台演出。随后他又加入了双庆班、鸿庆班和永庆班,与梅兰芳、朱素云、谢宝云等合作表演多部经典剧目。
1922年冬,在上海公 演《霸王别姬》,金少山以其雄壮威严的形象获得巨大成功,这标志着他声望的大幅提升。1937年,他重返北京,自组“松竹社”,开创了花脸挂头牌先例,其影响力远播于华北地区,与梅兰芳、孟小冬等合作多次登台。
作为一位全面发展的人才,金少山擅长唱腔、高、中低音都驾驭自如,对鼻音运用也有独特风格。他善于借鉴前辈技艺,用以丰富自己的唱腔,使其更加贴切、新巧而不显痕迹。这也使得他的唱腔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具有新意,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流行的一种高水平表现在中占据重要位置。
他的念白也极具魅力,以高矮宽细各音变化刻画人物性格,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心理深度。在念白中,更是表现出了对语言运用的精湛控制,让每一句台词都显得分量重重大气十足。他对于做表方面,也遵循黄三(润甫)的路数,有着稳健而精巧的手法,同时腰腿功夫好,被认为是武侪中的代表之一。
总结来说,金少山是一位具有天赋且技术卓越的人物,不仅是在净角这一行当内外充满争议的问题上的解决者,也是在中国传统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他的成就被誉为“十全大净”,因为他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尤其是项羽形象,使得自己成为“霸王”这一角色最能代表的一个人选。此外,由于他的创新精神和对艺术形式不断探索,一直被视为京剧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标签: 中小学教育智慧平台 、 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继续教育 、 性教育 、 浙江考试院教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