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票友朱永康名家收藏秘密

自幼对京剧情有独钟,10岁便踏上舞台,尤为青睐于黄桂秋先生的卓越演唱技艺。1956年正式拜师黄先生,追随其足迹长达22年,将黄派艺术的精髓传授给了朱永康。在此过程中,朱永康曾深入思考为什么早期戏曲旦角角色原本是为男演员设计的,却又有女老生、女花脸等角色存在。他认为,这种转变可能源于专业与票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他选择学习男旦角,是因为他的音色与这一行当天然契合,更相信在这方面,只有男旦才能真正发扬黄派戏曲的魅力。

朱先生不仅在家中常拉胡琴吊嗓子,同时也珍惜时间撰写书籍,如著作《黄桂秋舞台艺术》等。此外,他还完成了《黄桂秋老师和他的黄派艺术》(1989年)及与毕谷云合作的《徐碧云老师的舞台生涯》(1996年),详细阐述了京剧旦角黄派、徐派艺术之形成、发展及其影响,并分别收录于《京剧谈往录》的“三编;四编”。

业余时光里,朱先生经常参与票友活动,以表演如《玉堂春》、《王宝钏》、《春秋配》、《别宫祭江》、《蝴蝶媒》、《双官诰》等经典剧目赢得观众赞誉。即便是在晚年的他依旧能够流利地表演大段二黄腔中的《祭江》,保持着那独特而脆弱的声音风格。据说,在出场前,黃桂秋教授会喝酒以调动声带,使声音更显醇厚,而朱永康亦效仿老师,每次出场前都要轻轻一饮,不失其神韵。

此外,他还沉浸在音乐理论研究中,对两部作品——《春秋配》和《别宫祭江》的谱曲进行了深入探索。在美国讲学期间,他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还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中,与人共同表演麒派名作《斩经堂》,饰演吴汉之妻王兰英,此番表现获得了海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