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角魅力京剧中的俊男美女与朱永康票友探秘

自幼对京剧情有独钟,10岁便踏上舞台的征程,其间尤为倾心于黄桂秋先生那深邃而富有韵味的唱腔。1956年,在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正式拜访了这位艺术巨匠,开始了长达22年的师徒之谊。在这漫长的学习旅途中,黄桂秋先生将自己所掌握的一切艺术秘诀都悉心传授给他。朱永康认为,从一开始,那些旦角的戏本就是为男演员量身定做的,而他最初不理解为什么女老生、女花脸这样的角色在戏校中竟然没有招募到男旦。而对于这一点,他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学的是男旦,因为我的音色与这个行当天生相合。我相信,无论是专业还是票友之间,都应该互相支持。”此外,他还坚信:“只有真正懂得技艺和艺术修养的男旦才能够完美地呈现出黄派戏曲中的精髓,因为他们的声音宽广而明亮。”

朱先生在家中常常会拉起胡琴,以吊嗓子的方式来练习,同时也抓紧时间投入到书写之中。他著作了一部名叫《黄桂秋舞台艺术》的作品,并且完成了两部详尽介绍京剧旦角黄派与徐派发展历史和影响力的专著——《黄桂秋老师和他的黄派艺术》以及《徐碧云老师的舞台生涯》。这些作品分别被收录在《京剧谈往录》的“三编;四编”部分。

除了日常繁忙之事外,朱永康还经常参与票友活动,以票演一些经典剧目如《玉堂春》、《王宝钏》、《春秋配》、《别宫祭江》、《蝴蝶媒》、《双官诰》,以此来传承和弘扬京剧文化。即使是在晚年,他仍能轻松地票演大段二黄腔中的《祭江》,并且依旧保持着那特有的清脆、甜美、娇艳而又脆弱的情感表现。这一切无疑都是对其老师留下的遗产的一种致敬。

据说,早年时期,当时流传下来的关于 黄桂秋先生“酒嗓子”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当他准备上场表演之前,不可避免地要喝几口酒来调剂声带,这种特殊的手法让他的声音更加浑厚而充满魅力。自然,这样的方法也是由他向朱永康教授过来的,因此每次出场前,他也必须先喝上两口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朱永康不仅是一位热爱 京剧 的艺人,更是一位醉心于音乐理论研究的人士。在晚年的某个时刻,他完成了两部重要作品——《春秋配》的谱曲以及《别宫祭江》的谱曲。此外,在1993年的一次海外讲学之旅中,他远赴美国,与当地师傅们合作,将珍贵的地球文化带到了遥远的地方。在美国期间,还曾一起票演麒派名作之一——《斩经堂》,饰演吴汉之妻王兰英,一举获得了国际上的好评与赞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