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对京剧情有独钟,10岁便踏上舞台的征途,其热爱之深还在于黄桂秋先生那诱人而又深邃的唱腔。1956年,他正式投身于黄先生的门下,一直追随21年,不仅学到了黄派艺术的精髓,更获得了传统技艺的真传。在这漫长的学习旅程中,朱永康始终怀疑男旦角戏为什么不招女演员,而他选择成为男旦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音色与这一行当天生相符。他坚信:“专业应当互相支持”,并且认为只有男旦才能真正地展现出黄派戏中的独特魅力,因为他们的声音宽广、亮丽。
朱先生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也是一个知识渴望不断增长的人。他总是在家中拉胡琴吊嗓子,同时利用宝贵时间撰写书籍,如《黄桂秋舞台艺术》等著作。在1989年的3月份,他完成了关于老师和他的黄派艺术的一部专著;1996年的8月,与毕谷云合作,又一部关于徐碧云老师舞台生涯的小说问世。这两本书详尽地探讨了京剧旦角 黄派和徐派艺术如何形成、发展以及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分别被收录在《京剧谈往录》的“三编;四编”中。
除了繁忙的工作之余,朱永康也经常参与票友活动,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他曾多次登台表演如《玉堂春》、《王宝钏》、《春秋配》、《别宫祭江》、《蝴蝶媒》及《双官诰》,尤其是在晚年时期,即使身处高龄仍能以稳定的声音唱出大段二黄腔,使得观众们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纯净与美妙。据说,在过去,黃桂秋師傅即便要去開場之前,都會喝一些酒,以此来调动嗓子。而朱永康亦模仿师傅,每每临场前都必須喝兩口,以此來保證聲音更加圆润自然。
除此之外,朱永康还是一个对音乐理论研究充满热情的人。在晚年,他成功完成了两部重要作品——《春秋配》和《别宫祭江》的谱曲。此外,他在1993年的远渡重洋到达美国讲学授徒,并将黄派艺术传播至异国他乡。在美期间,与当地人合作上演名为《斩经堂》的麒派戏曲,其中饰演吴汉妻王兰英一角,大获好评。
标签: 完美动力动画教育 、 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 、 华医网继续教育网入口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 、 优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