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京剧院建院50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场名家名段的演唱会,这不禁让人思考:朱耐根,作为一位杰出的京剧票友,他又是如何与这门艺术结下深厚缘分的?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少年时期的朱耐根,在北京与祖父同住,那时候,他对皮黄腔产生了浓厚兴趣。幸运的是,他得到了谭鑫培老师的真传。随后,以票友身份,朱耐根在上海、杭州、汉口、常州等地进行了义务性的表演。他和另一位票友王君直齐名,有“南朱北王”的美称。在《京剧音韵概论》中,陈小田先生提到的谭派大家之一,就是朱耐根。这份荣誉,使他成为那个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
苏少卿先生在《剧评》中,对朱氏的声音赞誉有词:“如浮云遮月”,“媲美小余,其传音区区苍劲,更是炉火纯青”。这些赞语,如同宝石般珍贵,与世间一切凡尘相比,都显得那么闪耀。
中年以后,朱耐根选择以票友身份生活于上海,那里的人们尊称他为“耐二爷”,并视其为票界中的宗师。他精通谭派唱腔,并且曾经在扬州和常州教授技艺。他的朋友们,如居佑申、郭季良等,他们都曾与他切磋技艺,并从中受益匪浅。甚至到今天,在宝应地区学习京剧的人很多,也都是因为受到朱氏影响而走上这条道路。
除了自己的音乐才华外,朱耐根夫人魏雅兰也是一位优秀的票友,她与丈夫共同参与了许多表演活动,为他们的情感交流增添了一抹温馨色彩。
记载下来,有三张由高亭和百代两家公司灌制的声音资料,其中包括《法场换子》、《梅龙镇》(夫妇合作)以及《探母回令》(与陈小田合作)。由于谭鑫培也未留下任何录音,这些资料对于研究谭派声腔艺术来说,是极其珍贵且不可多得的资源(现存于上海图书馆)。
通过以上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时间流转,但那些关于京剧票友们追求卓越、高尚情操,以及对艺术无尽热爱的心灵足迹,却依然清晰可见。这就是中国京剧——一种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古老艺术,它跨越时空,将人们心灵深处最纯真的声音发出了最亮丽的光芒。
标签: 教育部官网 、 传智教育 、 主题教育总要求 、 311统考教育学有哪些不错的院校 、 第二批主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