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娘的黄梅腔:徽州故事里的音容笑貌
记得小时候,家里总是挂着一幅画像,那是我外婆的。她坐在一个小桥上,一只手拿着扇子,另一只手扶着栏杆,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画下面还有一行字:“徽州女人”。那时候,我就听大人们提起过“黄梅戏”,说它是一种特殊的戏曲形式,只有在徽州才有的。
后来,我长大了,对这些传统艺术越发感兴趣。我开始尝试找机会去了解更多关于黄梅戏和徽州女人的事情。终于,有一次我有机会参加了一场演出,那是一个全城的人都知道的表演,每个人都穿上了传统服装,他们唱的是那些老掉牙却又温暖的小曲调。
在那个清凉而又生机勃勃的地方,我看到了真实生活中的徽州女人。她们的手指轻巧地弹奏琵琶,她们的声音如同春风中落下的细雨一样柔软、细腻。每个动作、每句歌词,都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深刻的理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唱的一首《醉卧花间》,她用一种特别的情怀来描绘自己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在她的声音中,你能听到岁月流转、季节更迭,以及生命之美。这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对过去岁月的一次回忆,也是对未来希望的一次诉求。
当时光悄然流逝,我们也随之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但那些年轻女子的声音,却依然在我的心头回响。而我,这个曾经的小孩子,现在已经成为了他们讲述故事的一个部分——讲述那个被称为“黄梅戏”的故事,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那些由远古走来的旋律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其实也成为了一名徽州女人的继承者,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以此为根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标签: 教育名人 、 主题教育 、 高顿教育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