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学勤,黄梅戏的音乐使者,在安庆市怀宁县农村的童年里,他耳濡目染于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的黄梅戏团体和传唱的民歌。那个时代对他来说,是一场情感与记忆交织的盛宴。六岁那年,他偶遇一个瞎眼算命先生边走边拉二胡,仿佛触动了他的灵魂。他跟随着那位老人的脚步,一路听着悠扬的声音,直到自己也被深深吸引,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投身于这段音符之旅。
上中学时,他每天都能听到安庆市民众黄梅戏剧团排练的声音,那是他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重要背景。在那个年龄阶段,他已经开始自学拉二胡,并且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十二三岁的时候,当他无法购买到蟒皮做成的二胡时,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了一把二胡。这份坚持不懈,不仅让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也为他的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4年,当初中生程学勤被招进民众黄梅戏剧团担任主胡演奏时,他才真正踏上了舞台。但是在追求更高艺术境界方面,程学勤并不满足。他渴望创作出像《春香传》这样的经典作品,因此在1955年遇见了著名作曲家时白林后,便开始涉猎作曲领域。
尽管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学院教育,但通过不断学习乐理和系统知识结构,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凭借其刻苦努力,最终胜任起编曲工作来。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程学勤创作出了204部黄梅戏,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生活,也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抹独特色彩。
1984年的《渖婿招婿》、1988年的《公主与皇帝》,以及1990年的《黄山情》和1992年的《桃花扇》,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国家级奖项,这些荣誉只是表明了他的才华所得。但对于程学勤而言,更宝贵的是那些来自老百姓的心头好。他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没有比这种直接而真挚的人间赞美更珍贵的事情。
程学勤始终认为,一首好的曲子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同时要保持原有的特色以迎合时代变化。他致力于创造有生命力的作品,为观众带去欢愉。这份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是他一生中最璀璨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