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十八相送中的徐代泉音乐工作者也非等闲

徐代泉,黄梅戏音乐工作者,以其在庐剧领域的扎实功底和深厚感情,被誉为黄梅戏的“种子”。他本是庐剧人,但命运让他转向了黄梅戏。尽管庐剧与黄梅戏截然不同,他仍旧用自己的方式,将庐剧的精髓融入到黄梅戏中。

他的故事从1958年开始,当时他凭借一手好二胡考进了安徽省艺校。他对庐剧的热爱远超于 黄梅戏,对其熟悉程度也远胜于后者。但就在他准备展现才华的时候,学校撤销了庐剧专业,他被留校任教。虽然这让他感到迷惑,但学校领导的话却让他心服口服:“我们要为庐剧留下一个种子。”然而,这个种子没有机会发芽、开花、结果直到30多年后的1993年,省艺校才招收了一个新的庐剧班。

为了尽快掌握黄梅戲音樂,徐代泉采取了一条笨办法:与黃梅戲表演班學生一起上唱腔課。他不仅记谱,还能比十几岁的小孩学得还快。在艺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期间,他几乎成了教学曲目的主要作曲家。这份辛勤工作并非易事,每当遇到创作上的难题,他都会全身心地投入,不眠不休地苦干。

徐代泉的一生可谓是三位一体:教学、创作和研究。他曾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并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获“编纂成果二等奖”。至今65岁高龄,他仍旧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后来的世代传递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