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乐坛的徐代泉音乐之声舞台上的诗人

在安徽省艺术学校的校园里,一位名叫徐代泉的人物默默耕耘,他的故事就像一曲黄梅调,温柔而深沉。徐代泉曾是一位庐剧音乐爱好者,从小就被庐剧的旋律和节奏所吸引。他在1958年凭借卓越的二胡技艺考入了安徽省艺术学院,并在那里学习了三年庐剧音乐。然而,当他毕业时,学校突然撤销了庐剧专业,这让他的梦想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但徐代泉没有放弃,他决定转向黄梅戏。在这个过程中,他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与黄梅戏表演班一起上唱腔课。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他不仅掌握了黄梅戏的基本知识,还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黄梅戏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

徐代泉的事业生涯充满了挑战,但他从未退缩。他是多才多艺的一位艺术家,不仅擅长作曲,还有着扎实的地理研究能力。在1987年到1994年的时间内,他担任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副主编,并且主持编纂了“泗州戲”、“安慶彈腔”劇種篇,最终获得“編纂成果二等獎”。

随着年龄增长,徐代泉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他的贡献依然被人们铭记。在他的生命旅程中,有一个名字不能不提及,那就是他为电视剧《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張玉良》、《祝福》的音乐创作。这十几部作品都是由他亲手操刀,每一首都承载着对传统文化深厚的情感和对艺术形式细致精湛的手法。

如今,65岁高龄的小老头仍旧坚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他曾任职于安徽艺术学校、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戲音教研室近20年,是中国戲曲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虽然岁月已逝,但对于这位老先生来说,每一次回顾自己的一生,都像是翻阅一本珍贵的情书,每一页都承载着汗水与热血、努力与付出的痕迹。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声音虽小,却能影响无数人心;有些人虽渺茫,却能留下永恒的印记。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的故事——一个普通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像那流淌在我们耳边的声音一样,让我们的心灵得以触碰那最真挚的情感。而当我们聆听这些声音的时候,我们仿佛也可以听到那些久远过去的声音,也许,那些声音会带给你一些什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