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京剧界的杰出人物,荀慧生(1900-1968),原名词,又称秉彝、秉超,字慧生,号留香。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河北省东光县的一个手工业家庭,他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戏曲教育。年幼时家境贫困,他被迫与兄长一起去天津谋生的过程中,被卖给了一家小戏班学习表演。他坚持不懈地练功,即使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如夏季穿着棉袄冬季穿单衣,在冰水中点燃香火来练习转眼珠子。这样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让他养成了硬朗的本领。
1910年,他随师进京,并加入了多个梆子班,其中包括庆寿和义顺和鸿顺和天庆和等。在此期间,他还同王钟声合作上演《家庭》、《黑奴恨》等剧目,并向陈桐云、李寿山、程继先学习京昆艺术直至十七岁独立成班。
1918年,与刘鸿升、侯喜瑞、梅兰芳及程继先开始合作,共同创作并演绎了《胭脂虎》、《霓虹关》等剧目。此外,还与杨小楼、高庆奎及朱桂芳等人合作,并拜王瑶卿为师学习正工青衣。在这一年的上海天蟾舞台上,以尚小云、小培作为对手,与荀慧生搭档担任刀马旦,为观众带来了新鲜感,被誉为“三小一白”。
荀慧生的表演充满活力且风格独特,使得上海观众对他的评价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他与周信芳、高凤霞以及盖叫天、小达子等人共事,对北京地区产生深远影响。此外,他还受到了吴昌硕的大力推崇,并在1924年正式成为吴昌硕门下的学生,同时向齐白石、陈半丁以及傅抱石等名师求学,不仅丰富了生活,也提高了艺术素养。
1927年的北京报界举办的一场评选活动中,与梅兰芳、新葛恩及程砚秋并列为四大名旦,这标志着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在传统基础上,荀慧生不断创新,从剧本到唱腔,再到服饰,无所不精心挑选。他总共有超过300部作品,其中包括《红娘》、《红楼二尤》、《杜十娘》、《钗头凤》(选段)以及卓文君(选段)等经典剧目。
在唱腔方面,荀慧生勇于打破传统限制,以个人嗓音特色融合昆曲梆子的旋律进行创新。这不是简单地使用多种曲调,而是从生活情感出发,将字正腔圆与情感相结合,让听者感到迷醉。而在念白方面,他注重清晰吐字,同时具有特殊韵味,使得他的念白别具一格。
作为表演者,他强调非但要演技,更要呈现行当的情态,不受传统束缚,有时候会做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娇雅妩媚清秀俊美风格各异,大众化而又贴近生活。此外,在建国后期,荀慧生积极参与戏曲改革工作,并因其贡献获得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的表演奖。在他的漫长职业道路上,还曾担任中国戏曲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以及河北省梆子剧院院长这些职务。
他收过无数徒弟,他们包括吴纪敏金淑华李薇华还有许多其他知名艺人。尽管如此,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无法详细介绍每位学生,但他们都受益于荀慧生的教导。
标签: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官网 、 山东省教育厅 、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主题教育总要求 、 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