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不应该像姚宏宇那样为国产软件注入硬实力推动清科研究的发展吗

在中国,他是云计算领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20年前,当行业尚未兴起时,他则致力于研发云计算基础软件。当他提出这一点时,许多人感到迷惑,但他预见到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他就是姚宏宇,友友天宇创始人、中国云计算专委会委员。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在硅谷亲历了云计算的成长过程,姚宏宇展现出了非凡的洞察力。在2007年,他带领团队回国创业,决心开发出中国自主的核心产品,让基础软件成为国家的硬实力。

面对云计算浪潮中的竞争,姚宏宇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而今,他和他的团队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云计算基础技术提供者。他们研发的一系列关键核心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公共安全、金融电力等重大领域。

搭建“数据桥梁”实现互通共享 20年前,当姚宏宇向人们谈论云计算时,大多数人可能听不懂。当时,他坚定地预言,将来20年内基于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大数据将彻底改变整个IT产业。他比喻说,就像浙江义乌这样分工精细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只要有组织者的引导,一张图纸就能迅速变成一件衣服。这正如技术角度上的角色——一个连接万物的大型分布式系统正在形成,而这个世界正在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姚宏宇看中了其中蕴藏的巨大机遇,并认为中国完全能够利用这次变革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但当看到国内缺乏自主基础软件产品时,他感到不服气。于是,在2007年带着几位顶尖技术人才,从美国硅谷回到北京中关村创业,以打造国产自主可控核心产品为目标。

面对企业内部庞大且各自为政的信息系统,以及跨国公司提供但存在问题及风险的问题,姚宏宇希望搭建“数据桥梁”,在不动别人的前提下实现数据互通共享,这无异于虎口拔牙。但这种信心源于他在美国雅虎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对互联网趋势深刻洞察。在很多情况下,作为幕后的英雄或救火队长,为企业解决难题而默默工作的是他。

让我们走进两个典型案例:一家能源企业由于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不足,其后台系统因用户激增而濒临瘫痪;另一家网游公司因为用户数激增导致服务性能恶化,都需要 姚宏宇及团队进行调研并逐一攻克技术瓶颈,将分散数据库归拢,为企业建立起一个“最强大脑”,让数据实现共享和互通。

尽管一直专注于核心基础软件技术与产品研发,没有太多宣传营销,也没有做过市场推广,但由于专注于挑战困难问题,不喜欢宣扬自己功绩,所以朋友们并不了解他们。一旦稳固市场,就铺天盖地订单,如微软视窗操作系统或甲骨文数据库一样。不仅如此,他们还率先提出全新技术理念——“数据定义网络”。

如今,他们已成为代表性企业之一,有完整产品体系,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全新概念。此外,他们所开发软件,被应用于华尔街股票交易、航空交通管制及全球知名网站中,对全球行业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测试,为用户解决最核心问题。而即使是院士倪光南也赞叹:“我国首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此,我们必须抓住这千载难逢时代机会。”

为了构建这些核心技术,还需试验田。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终于可以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对此,姚宏宇感受到强烈使命感:“要抓住这千载难逢机会,在新的体系里打造出国人自主可控核心基础软件。”

虽然一些公司以简单拿开源包装称之为国产,有些时候甚至不会拒绝开源,但对于真正打造国产自主可控关键技术,即便经济效益再高,也仍然无法摆脱依赖其他地方的人类能力。因此,要为这些尝试提供试验田,是非常必要的事情。此外,把重点突破到那些能够影响整个IT产业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的地方,或许是一条路径,那就是把关键软件研究作为“先手棋”,争取短期内抢占那些关键位置,比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