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与中国历代皇的琴音传承一物多用之谜

我曾听说过一个关于俞伯牙的故事,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的一个人,虽然身处楚国,但他却在晋国担任上大夫,并以琴艺著称。伯牙的一生最为人所知的是那次在探亲归途中遇到知音的经历,这个故事最初流传于民间,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郑人的列御寇所著《列子》中的抚琴故事。

考古证据表明,伯牙本名并不姓俞,而是姓伯。不过,在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小说中,他将伯牙改名为俞伯牙,这个名字自此流传开来。在冯梦龙编撰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题为《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其中便有关于俞伯牙和他的知音的描述。由于这部作品影响力巨大,误解和讹传也随之增加,使得“俞伯牙”这个名字越来越广为人知。

然而,从史料来看,《列子》、《荀子》、《史书》以及《琴操》等古籍中,都只记载了“伯雅”的名字,而没有提及“俞”。因此,我怀疑那个时候的人们对“瑞”、“俞”二字之间差异并未那么敏感,而且当时的人口音重读法也有可能导致混淆。此外,作为苏州人而生的冯梦龙,对汉阳话里的声音特点也许更易产生误解。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名瑞、字伯雅”,或许更多的是后来的文学创作,更不是原初事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