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抗日战争的英雄将领
郑洞国,字桂庭,汉族,湖南石门人。1903年1月13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郑定琼以种田为业兼做裁缝,母亲陈英教生育子女五人,其中郑洞国排行最末。
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7岁时在父亲启蒙下读《论语》等书,并后续进私塾学习《四书》、《五经》。1919年,他进入石门中学读书期间,与“五四运动”相遇,这场运动激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军事职业的志向。
1921年春,他参加了湖南陆军讲武堂的招收考试并被录取,但由于湘鄂两省军阀混战导致讲武堂停办,他只能重返石门中学读书。在此期间,他毕业于石门中学并到磨市乡小学任教,以谋求今后的生活。
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通过别人的姓名顶替而成功成为一名学生。他参与平定广州商团叛乱、东征北伐,以及与孙传芳部队作战取得胜利。在北伐中他的表现卓越,被授予第1军3师8团团长职位。
1930年代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及热河地区,此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蒋介石命令抽调中央军组成第17军开赴古北口抗击日本。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抵抗外侮行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在这段时间里,郑洞国担任第17军2师4旅旅长,对日战斗勇往直前,最终在5月31日签订《塘沽协定》,长城抗战宣告失败。
1940年代初期,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中国全面参战,加盟印度支那(现越南)的法国殖民地及缅甸方面进行战斗。此后回到国内继续服务,为国家建设与统一事业贡献力量直至去世。
1991年1月27日,在北京病逝于88岁高龄,其遗容受到两岸共同追悼,是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
标签: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 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国家智慧中小学教育平台 、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