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朝,一个跨越北方和南方、融合汉族与满族文化的重要时期,其在中国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非同凡响。然而,这个时期却被后世忽视,未能成为正史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要探究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辽金朝并不是由统一政权建立,而是由两个独立国家——契丹(辽国)和女真(金国)的统治者相继建立的。这两大帝国各有其自己的都城及疆域,对于后世编撰正史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强调汉族文化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因此对于那些以“异民族”为主体的政权,如契丹、女真等,对他们持有偏见。
其次,从文化角度分析,虽然辽金时代在艺术、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种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地方文献中,而不是中央政府官方记录中。在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文献得以流传至今,它们揭示了那个时代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状态。但这些资料并不构成官方正史,可以说是缺乏了一份全面的历史叙述。
再者,按照《资治通鉴》的编纂原则,该书主要以晋文公以前为限,并且注重儒家思想,因此它对之后发生的事情没有详细记载。尽管宋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编年体著作,但这些作品也无法弥补早期失去的资料,因为它们自身受到年代久远以及其他因素限制。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时间问题。当宋初开始编撰《资治通鉴》的时候,由于时间上的限制,以及当时人们对于古代事实记忆模糊,不太可能完整地记录下所有事件,更不用说是在那个信息传播效率低下的时代里,要全面掌握整个国家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后,有的人认为,在封建社会中,上层人士往往更加关注家族血缘关系,以至于对那些与自己血脉无关的事物表现出冷漠或敌意。而由于这两个王朝分别来自不同的民族背景,使得他们之间存在着极大的隔阂,这使得一些高级官员甚至皇帝本人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从而导致了这一段历史的大量遗漏。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如政治偏见、文化特性、时间限制等,都导致了辽金朝未能成为正式正史的一部分。这是一段曲折复杂又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是我们了解中国漫长歷史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