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起山东名人料峭如我

在那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姜姓吴氏的吴起,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改革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出生于今天的山东省曹县左氏(卫国),吴起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也是著名的变法家。

早年生活

据传,吴起出身贫寒,但他有着强烈的事业追求。他曾经为了仕途而到处奔波,却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当时,他因为杀害诽谤自己的三十多人,被迫逃离故乡。在母亲去世后,他没有按照儒家的忠孝教义回家守孝,这背弃了儒学使得他失去了曾参门下的弟子身份。

仕途与成就

随后,吴起先侍奉鲁穆公,但因妻子是齐国人被怀疑,最终被免职。然后,他投奔魏文侯,一度担任主将,大败秦军,并在河西地区建立西河郡。这期间,他还创立了一种新的兵制——武卒制,并修筑了重要城塞以抵御秦军。

进入楚国后,吴起辅佐楚悼王进行了一系列变法。他首先提出了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然后淘汰无关紧要官员,将节约下来的财富用于强兵,还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加强了楚国防务。此外,他还统一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等措施,使楚国迅速变得强大。

然而,由于他的改革招致贵族怨恨,最终导致他惨遭杀害。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代表人物之一,与孙武并称“孙、吴”,他的思想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孙子兵法》与《吳子兵法》一起成为古代兵书中的权谋论著,而《吳子兵法》的现存六篇内容涉及图谋敌人的策略、料敌应变、治理士卒等方面,是当时非常有价值的一部作战指南。北宋时期,将这部作品列入《武经七书》,表明它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地位之高。

评述与评价

李悝评价说:“若能用此者,则不愁无胜。”鲁仲连则认为,“食人炊骨,无反北之心,此乃孙膑、吳起之徒也。”孟子的看法更为简洁:“善战,如孙膑、吳起之徒。”

但即便面对这些赞誉,许多史学家也对他的个人品质持批判态度,如蔡泽所言:“非君臣相得,其利益何所可取?”韩非甚至直言:“不用吳起而削乱。”

至今,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学习到 吴 起 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责任感。不过,让我们不要忘记,即便拥有最高尚的情操,只要缺乏实际行动,就无法真正实现改变。而对于那些只知道谈论而不愿付出努力的人们来说,他们最终只能望洋兴叹,因为他们的心灵比禽鸟还要狭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