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简介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和桐(1920-1986),北京人。幼年时期,他在私塾的学习中,展现出对京剧艺术的独特热爱。在那遥远而又充满活力的年代里,9岁的小周和桐就已经开始了他与京剧的深刻交往。他走进陈月山师傅的大门,从小小的9岁学者成长为老生角色中的佼佼者;11岁时,他怀揣着对知识渴望,不仅考入了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更是从鲍吉祥那里学到了花脸这一角色,这一转变预示着他的艺术道路将更加多元化。
随后,在1936年,由于身上的声音变化,再次调整自己的学习路径,从丁永利老师改学架子花脸,并在毕业后留校助教,为那些即将踏上自己专业之路的新生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迪。此后的时间里,他不仅搭档于宋德珠先生创立的人气社团“颖光社”,也与王和霖先生主导的人才汇聚地“麟鸣社”共同演绎京剧精华。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这段日子里,他遇到了郝寿臣这样一位高水平导师,与马连良、谭福英、裘盛戎等一批杰出的同行们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了京剧事业向前发展。
作为一个注重功底深厚且表演传神的人物形象塑造者,周和桐常以《四进士》、《火牛阵》、《赵氏孤儿》、《大红袍》、《串龙珠》等经典作品赢得观众赞誉。在特别重要的一次机会中,他有幸在现代戏《芦荡火种》(后更名为《沙家浜》)中饰演胡传葵,一举塑造出鲜明而又独具特色的角色,使得他的名字被更多人所熟知并获得高度评价。
至于他在京剧音配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则包括《芦荡火种》及《断臂说书》,这些作品不仅凸显了其声情并茂的情感表达,更是他艺术生命中的璀璨点滴。总结来说,无论是在哪个角落,无论是在何种形式下,周和桐都以其非凡的事迹、卓越的地位以及无可替代的人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难忘且宝贵的心灵财富。
标签: 吴国学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全国学籍管理系统 、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 中国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