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乐毅,生卒年不详,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典范。他的家族出自魏国,祖先是著名将领乐羊,他本人则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质,在战国后期崭露头角。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委任他为上将军,并受封为昌国君。这个时期正值燕、赵、魏、韩等五个国家联合攻打强大的齐国之际。面对明显实力劣势,乐毅却以智慧和勇气带领联军取得了连续七十余城的胜利,这一壮举不仅震惊了当时的世界,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为弱胜强提供了宝贵经验。
然而,不久之后,由于受到燕惠王的猜忌,乐毅被迫投奔赵国。在赵国,他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被封于观津,并有望诸君之称。他的事业虽然遭遇挫折,但他的名声并未因此而减损,而是在后来的时代甚至得到了更高层面的认可。
唐朝开元十九年,当唐玄宗为了祭祀历代英杰而设立武庙,将吕尚、张良等历史人物供奉其中,就包括了周朝开创者吕尚(姜子牙)以及汉朝留侯张良。而在上元元年,当唐肃宗又增补了一批历史上的十位武功卓著的人物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其中就包括了这位远离都城的小小地主出身但因其功绩被誉为“大将”的乐毅,以及吴起与白起两位同时代的大将。
宋代宣和五年的文献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关于他的记载,那时候已经有72位古代名将被尊崇并设立庙宇,其中当然也包括了这位曾经令敌方闻风丧胆的英雄——樂毅。这一切都说明,无论是战场上的威严还是政坛上的影响力,都无法掩盖他作为一名伟大指挥官所具有的一切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