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昭公——郑国的复辟与悲剧(?-前695年),姬姓,名忽,是春秋时期郑国第四位及第六任君主,他是郑庄公的长子,与弟弟厉公和君子亹相继而立,其母为邓国人。早在前706年,当齐国遭受北戎的侵扰之际,郑庄公便派太子忽率军前往协助齐僖公抵抗外患,而齐僖公更是想将女儿许配给他,但太子忽却婉言拒绝,这一决定显得有些不谨慎,因为接受这样的联姻相当于获得了强大的后盾支持。
大臣祭足深知这一点,他鼓励太子忽接受这桩婚事,因为这样做能够确保国家得到更多的盟友支持。但遗憾的是,太子的判断依旧坚定,不为所动。这一失策导致了未来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701年发生了一场政治上的巨变。郑庄公去世之后,太子忽继承了王位,即成为著名的郑昭公。他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处理与宋国之间日益紧张的情势。当时宋庄 公通过诡计使祭仲到宋国,并胁迫他拥立自己的儿子突为新君,即被称作厉公。在得知祭仲被胁迫的情况后,昭 公选择逃往卫国避难。
尽管厉 公登基,但他的统治并非顺利,他与祭仲之间始终存在矛盾,最终甚至企图暗杀对方。不过,在前697年的某个时候,由于其阴谋败露,被迫迎接昭 公回归,并重新占据王位。然而,这段短暂和平并未持续多久。在前695年的某个阳光明媚但充满危险的猎天之日,高渠弥利用这个机会与昭 公共上狩,然后在郊外的一次意外中射杀了这位曾经试图重振国家元气的人物,使得他的统治寿命最终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