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华在自然之中寻找灵感与平静仿佛王显斋般的智慧在她的心中萌生

杜心五先生(1849-1965)是一位奇人,早年夙娴武艺,遥闻他乡名声远播,在武术界享有盛誉。为了寻找一位能传授高深道法的师傅,他不远千里迢迢来到王显斋的门庭。杜心五先生在《武术汇宗》中记载了与王显斋的相识过程:王显斋,一个奇士,他隐居于京城十多年,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存在。这个先生博览群书,天资聪颖,对各种技艺都精通,即使是百工杂技,也不过目不暇接。而且他尤其擅长数学和天文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无所不知。他拥有安邦治国的大才,但却选择隐居在古老寺庙中,不愿意世俗之争。

杜心五先生还在《天水武术》中提到:王维,是个字号为显斋的人,从小就投身于道教学习气功、练习武术,并背诵大量道家的经典书籍。在逃避婚姻后,他前往峨眉山,那里的生活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当他到了上海时,不仅在武学上有着卓越造诣,而且对佛教和道教也有深入研究。他对于“五行”和“八卦”的理解也极为透彻。

随着年龄增长,48岁的时候杜心五开始频繁出入北京各大庙观,最终选择了一座古庙作为隐居之所,被人们视作一位遁世的侠客,因为他的修炼境界达到了半仙的水平,所以有人称赞他为剑仙。此外,由于他的剑法超凡脱俗,有人又称呼他为“剑仙”。尽管生性耿直,对当时社会中的混乱感到愤慨,但依然选择了隐居。

抗战期间,当日本侵略者试图逼迫道人加入伪组织时,一位日寇竟然直接向王显斋开枪威胁:“愿从则生,不从则死。”但王显斋毫不畏惧,只是笑着回答:“真心修道者素来不问,更何况我乃中国之人,又岂能参与反对我国政府之事?”就在此刻,一棵树突然围成圆形,这景象令日寇惊叹并表示歉意,并且护送返回山林。虽然外表平静,但内心却蕴含着无穷力量。

最终,在1965年的一次羽化仪式后,王显斋以116岁高龄告别尘世。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智慧、勇敢与正义并存的人物形象,以及一种坚持自我、独立精神永恒不朽的生活态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