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北方山水画派之鼻祖
在五代后梁的时代,荆浩(约850-?)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在北方山水画派中树立了领袖地位。字浩然,号洪谷子,他来自山西沁水,但因避战乱常年隐居于太行山脉。这位伟大的画家擅长描绘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他的师从是张璪,并吸取了北方山水画独特的气格。在他的作品中,每一笔每一墨都充满力量和深度,“有笔有墨,水晕墨章”成为他创作风格的一大特色。他坚凝挺峭的手法与高深回环的大山堂堂气势相得益彰,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地貌图。
除了精湛的技艺外,荆浩还是一位理论家。他著作《笔法记》,为古代关于绘景学说的经典之作,其中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景、思、笔、墨,这些原则至今仍被后来的艺术家们所推崇。现存他的代表作包括《匡庐图》和《雪景山水图》,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在政治动荡不安时期,荆浩选择退隐,不仕朝廷,而是在林县——一个位于开封之北二百里左右的地方,即洪谷地区。他自号洪谷子,在这片幽美而又壮丽的地理环境中,与世隔绝,却依旧孜孜不倦地耕耘自给,并以此为灵感,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绘制松树和山水。
尽管荆浩对外界保持距离,但他与青莲寺之间却有一段特殊的情谊。据记载,他至少两次为该寺奉献自己的作品。当时邺都青莲寺住持大愚曾向他请求一幅松石图,以屹立于悬崖上的双松为主体。大愚寄诗以达意:“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只要两株松。”可以想象,当时那幅画必定是那么生动,那双松就像是守护着整个画面,而远处云烟缭绕,更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大愚收到了荆浩手中的那幅杰作,同时也获得了一首答诗:“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岩石喷泉窄,山根到水平。禅房时一展,一称苦空情。”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于自己作品既满意又自豪的心情,同时也反映出他的生活状态—苦空情,是一种对世间一切皆苦皆空的心态,这正是当时社会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形成的情怀。
通过两人之间互赠诗文,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存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情谊。大愚说:“六幅故牢建,我知君恣笔踪。”这里,“六幅”可能指的是一次性完成的一组或是一件较大的屏幔式画像,而“故牢建”则意味着那些珍贵宝贵的事物依然完好无损。而“知君恣筆踪”,则说明大愚曾经拥有过并欣赏过过荆浩之前某些作品。这段往事似乎已久远,因为它不是最近发生的事情,而是在过去某个时间点上结下的友谊。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交流与理解,对于两个不同身份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事情。
标签: 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 、 国学 、 中国学术期刊 、 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 国学经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