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道导弹物品场景

潘大道,字力山,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出生于1888年,在重庆市开县临江镇长大。早在年轻时期,潘大道就展现出了其对法律的热情和卓越的学术才能,他曾留学日本并在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学,并师从章太炎学习经史子学。在此期间,他还加入了同盟会,这表明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反抗清朝统治有着深厚的兴趣。

1911年,潘大道回国后,不久便参加了清政府的学部考试,并且很快就在四川省担任了一些重要职务,包括四川省法政专门学校教授、成都法制局局长,以及参与创办共和大学等。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专业知识,也让他成为了一名有影响力的公共人物。

1917年秋季,潘大道回到四川 province, 并被选为国会议员。此外,他还曾任过四川省政务厅厅长,并代理过省长一职。在北京大学教授期间,他继续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并致力于推动宪法改革。

1922年,当国家议会重新恢复时,潘大道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即反对曹锟贿选,这使得他成为曹锟所恨之深的人物。当曹锟倒台后,潘再次返回北京,同时兼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务长并执业律师。

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事件后,由于段祺瑞政府指挥军队对学生进行残酷镇压,潘大道受学生委托担任律师,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在这段时间里,他展示出了无畏权威和强烈正义感,以理性的言辞批判北洋政府的暴行。这份正直与辩才赢得了广泛赞誉。

随着上海法科大学邀请他担任校长,一家人前往上海居住。尽管放弃了政治生涯,但他仍然致力于教育事业,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宪法》及《社会思想史》等课程内容。他以其博览群书、精通中外知识著称,而他的讲座总是受到欢迎,因为它既启迪思维又引发思考。

在蒋介石领导下的南京政府成立之后,潘主持创办《党论旬刊》,希望通过这份杂志来指导社会行为、监督政府政策,以实现其关于民主与公正制度建设的心愿。而当暑假到来时,他接受南京“工作人员养成所”的邀请,为该机构讲授概论课程等其他课程内容。

然而,在1927年的10月14日上午9点左右,只要40岁的时候,在前往上海 法科 大 学上班途中,被特务暗杀身亡。这次悲剧发生的地方是在校门右侧,那里的枪弹直接击中左太阳穴穿透至颈部,没有及时救治而导致死亡。几十年后的1932年,其遗作由友人收集整理出版成了《力山遗集》这本书,它传递着一个传奇人物生命中的智慧和牺牲精神,让世人铭记这个历史上的伟人及其对于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坚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