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道,字力山,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出生于1888年,在重庆市开县临江镇长大。早在年轻时期,潘大道就展现出了其对法律的热情和卓越的学术才能,他留学日本,并在早稻田大学经济科深造。在那里,他不仅学习了经济学,还师从章太炎学习经史子学,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立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1年,潘大道回国后,不久便加入同盟会,这标志着他开始参与中国革命事业。在清政府解体后的新时代中,他担任四川省法政专门学校教授,并积极参与创办共和大学。然而,由于袁世凯派系的压力,这所学校最终被迫关闭。
1917年秋,潘大道再次回到四川省政府工作,此时他的影响力得到了增强。他不仅担任省府秘书长,还曾代理过省长职务。随后,他又前往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同时致力于撰写各种文章,为当时的一些重要杂志撰稿。
1919年的冬季,潘大道前往美国继续深造。这段时间里,他专攻法律知识,对未来中国的宪法制定有着深刻的洞察。此外,在1922年的国会恢复期间,他还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23年的曹锟贿选事件中,潘大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激烈的话语和言辞反对这项贿选行为,最终帮助曹锟倒台。此后,他返回北京,并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担任教务长,同时也是一名律师,以此维护正义与公平。
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之后,尽管面临北洋政府严厉打压,但潘大道仍然坚持自己的正直理念,不畏敌人威胁。在学生委托下,他成为了一名律师,用实际行动控告北洋政府罪行,使自己成为了当时广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随着上海法科大学校长职位空缺的情况发生变化,1926年夏天 潎举家迁往上海就任校长。他宣布将放弃政治生涯,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以培养更多具有法律知识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就在两三年后的时间里,由于蒋介石领导下的南京国民政府掌权背景之下,以及特务组织不断加剧的情势紧张,一种新的危机正在悄然来临。
1927年的10月14日上午9点钟,当他步出上海法科大学校门准备上班的时候,被埋伏在校门附近的一个特务暗杀身亡。当地官员并未及时救治,而是将他的遗体运送至家的居所进行丧礼,那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悲剧结束。而他的遗作《力的山集》则是在1932年由好友们搜集整理出版传世,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战斗者及其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所作出的巨大的贡献。
标签: 中国学生信息网 、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 、 国学操 、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