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道两伊战争遗留物品

潘大道,字力山,1888年出生于重庆市开县临江镇,是一位杰出的法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经济科深造,并师从章太炎学习经史子学。在那里,他加入了同盟会,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1911年,潘大道回国后,他参加了清政府的学部考试,并在四川当局的聘请下,被任命为四川省法政专门学校教授。此后,他参与创办了共和大学,但由于袁世凯派员胡景伊入川主政,共和大学最终解散。

1912年4月,潘大道去成都担任法制局长,但因胡景伊的干涉,他辞职并帮助董修武(特生)创办共和大学。然而,当董修武被捕时,潘大道逃往上海,在那里他成为《雅言》、《大中华》、《甲寅》等杂志的著名撰稿人。

1917年秋,张澜任四川省长时,邀请潘大道回川任省府秘书长,并曾一度代理省长职务。此外,他还曾在北京大学教授法律,并在美国留学期间专攻法律专业。

1922年国会恢复后,潘大道被选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他对曹锟贿选表示强烈反对,这使得他受到曹锟的恨意,最终离京前往上海。曹锟倒台后,潘再次回到北京,同时兼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教务长和律师工作。

1926年段祺瑞制造学生三一八惨案之后,由于他的正直和辩才,使得他受学生委托担任律师,对北洋政府罪行进行控告。随着政治环境不佳和军阀混战不断,不可能在北洋政府统治下做出利国利民的事,所以他决定放弃政治生活,全心致力于教育事业。他接受上海法科大学校长邀请,并宣布此后不再从政,以启迪民智、推广法律理论为己任。

1927年10月14日9时,在返回学校途中,被特务暗杀身亡。他的遗作《力山遗集》由深钧儒等搜集编纂,其中包括其重要文章和讲演文稿,最终在1932年出版传世。这本作品记录了一个时代人物的一生,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宝贵文献资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