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一个在明代书坛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学者、书画家。1585年,他出生在福建漳浦,这个地方如今已是他的故乡。他字幼平,有时也被称作幼玄,号石斋或若斋。他的字又有螭若和螭平两种写法。在天启二年的科举考试中,他以高分获得进士资格,并最终官至礼部尚书,在南京城的覆灭后,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并因忠烈而被追谥。
除了政治事业之外,黄道周对天文学和数学都有深入研究,对各种知识都了如指掌。他的书法与绘画同样精湛,无论是诗文还是隶草,都能自成一家。这一点在《快雪堂题跋》中得到赞誉,其楷法被认为“遒媚、直逼钟(繇)、王(羲之)”。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如《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以及《孝经集传》,都是他智慧结晶的体现。
黄道周的一些作品,如《行书七言律诗》的楷书版本,以及一些雁岩录轴的绘画作品,现在存放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而其中,《诗翰册》的6幅楷书版,是由崇祯十二年(1639)的作品,每幅24.9厘米高29厘米宽,共26行字,其中每行字数不等。这本佳作曾经收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现在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位名人在明末的笔墨世界里占据了一席之地。他所创造出的行草风格既劲健酣畅,又不失简约;其楷书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却长远而深邃。此外,他的手笔质朴而美丽,让人一看就心动。他打破了宋元时代沉闷乏味的风格,而是直接取材于六朝古代,那种清新自然的情趣,使得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生机。
此刻,我们可以从清初宋荦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对黄道周楷法极高评价:“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这个评价真是贴切透顶,让我们仿佛能够看到那个年代那些纵横交错、流畅自然的文字,就像鸟儿翱翔天际那样自由自在地舞动。
标签: 中国学生信息网 、 中国学术期刊网 、 国学 、 幼儿国学教育 、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