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荥阳西北、巩义东北交界处,有一个名叫穆沟村的古镇。这个地方自周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聚落,被称为坎陷。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商贾云集,使得这里文化熏陶深厚,尤其是对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
每逢三月十五和腊月初九,穆沟村会举行庙会,这时候社火和戏曲成为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这里还有一段特别的往事,那就是豫剧泰斗周海水和他的“十八兰”与穆沟村之间的情缘。
说起周海水,他带领他的太乙班第一期创作了“三兰一香”,即汤兰香、苏兰芬、常香玉和苏兰芳。这四位演员被后来的人们尊称为辈分,如同兄弟姐妹一般亲密。而后来的太乙班第二期,即“十八兰”,则包括了一批在豫剧界享有盛誉的人物,他们分别是毛兰花、崔蘭田等人。
在牛师孔的大力支持下,这些演员不仅获得了财政上的支持,还赢得了民间人的爱戴。在穆沟村,他们建立了一座专门用于排练和表演的地方,并且还打造了一些窑洞作为临时舞台。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加频繁地回到这片土地,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也成为了当地人的骄傲。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位弱智少年张嘴能喊出汤蘭香等名字,而一些演员甚至认上了干亲。在那个时代,对于那些来自外地的小人物来说,没有人愿意承认他们属于九流。但是 穿越时间,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超越阶级束缚的情感纽带,与文化共鸣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
解放之后,当剧团再次踏足开封及郑州时,由于某些售票人员识别出他们来自穆沟,就直接让他们进入大门,无需购票。记忆中的两件事令我们印象深刻。一件是在秋收忙碌之际,因为没有底戏而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又回到了穆沟村,那里的百姓慷慨帮助,将米面菜钱捐赠给他们,让演员们也有饭吃,同时也参与到农活中去,为百姓清唱歌曲,最终共同搭建起舞台;另一件是在1941年,“三蘭一香”的汤蘭香与赵锡铭结婚,其婚礼由牛师孔主婚娶儿媳,而禹士元则主婚嫁闺女,整个庆典规模宏大热闹,被视为历史上的盛事之一。
这些故事穿插着历史脉络,不仅展现了周海水及其学生之间的情谊,更展示了中国乡土社会中的温暖与真诚,以及对于艺人的敬仰与接纳。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那份特殊的心灵联系——如同鱼水情深一样,是那么难以忘怀。
标签: 中国学习网 、 英国学校 、 国学网站 、 韩国学生流行起梨泰院踩踏游戏 、 国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