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元颖国学网上的翎毛之才

杜元颖,字不详,唐代京兆杜陵人,如晦五世孙。其父佐官卑微。元颖在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并因宏词之作被拔擢为司勋员外郎。穆宗时,他先后担任中书舍人、左拾遗、右补阙和翰林学士等职位。宪宗称赞他的手笔敏捷,赐予绯鱼袋。在长庆元年,他被授予同平章事一职,加上柱国和建安男的封号。

生于公元七七五年左右至八三八年左右之间,杜元颖自从穆宗登基至成为侍郎仅一年多,便升迁到辅助皇帝的高位。他曾带着平章事的身份出镇蜀州,被穆宗御安福门临饯。此后,在昭愍即位期间,他为了获得恩宠,不断向朝廷贡献珍异玩好之物,使得民间讥讽他刻削无度。

然而,当南诏蛮族攻陷成都并大肆掠夺时,杜元颖却未能有效防备,最终幸赖郭钊击退敌军才免于危险。在这场灾难之后,大批蜀人的士女在大渡河边哭泣,一时间悲痛之声响彻云霄,有数千人甚至选择了投水自尽,以示抗议。

最终,由于这些指控及不当行为的累积,以及对战争失利的责任归咎,杜元颖被贬为循州司马,最终在六年后的某个时候去世。在临死前,他请求赠给自己官职,最终得到湖州刺史一职。而他留下的诗作中,只有五题诗一卷流传至今,其中有一首尚存。这段历史记录了一个政治家如何因为能力与失误而起伏沉浮,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权力与腐败的一种看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