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史学家的光辉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以字云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是乾隆二十六年的进士。他官至贵西兵备道,后辞官主讲安定书院。
赵翼生于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家庭,他自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文采和历史研究能力。在父亲教导下,他从小便学习了大量经典著作,并在十二岁时即能成就七艺,这让他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赞誉。当他的父亲去世后,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继续在杭姓大户家教书,一直到十九岁才有机会入府学成为秀才。
赵翼在京城求学期间,与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等高层人物交往,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政治见识,也为将来的仕途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顺天乡试中一举考取举人的成绩后,他被汪由敦延聘为幕僚,在汪氏家族中深造,对他的诗文修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翼逐渐走上了仕途之路。他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方略馆纂修官撰文,并参与《通鉴辑览》的编写。由于其卓越的才能和对国家事务的贡献,他迅速升迁至道员知府一职。
然而,在一次重要事件中,因为处理军需问题的一些争议,被迫辞去官职并回到故乡。这段归隐生活中的时间是他最充实的一部分,他花费数十年时间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如《廿二史札记》、《陔馀丛考》、《檐曝杂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扎实的人文学术功底,还反映出他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深刻洞察力。
尽管生前未受足够重视,但经过多年的沉淀,《廿二史札记》终于赢得了一致好评,它们以钩稽同异、属辞比事而闻名,为乾嘉朴学时代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宝贵见解。赵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历史研究方法的人物,其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标签: 吴国学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全国学联以什么为指导思想 、 国学大师南怀瑾 、 全国学联成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