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唤者陈子昂

,唐代文学家,以其坚定的革新精神和深远的思想影响,被誉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他的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在《陈伯玉集》中传世。

青少年时期的陈子昂家庭富裕,他慷慨任侠、好施以德。在成年后,他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对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至麟台正字,再升右拾遗直言敢谏。他不畏强权,上书多次谏诤,但武则天时代酷吏滥杀,他依然不惧而行。

两度从军经历使他对边塞形势和民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去世,他在居丧期间被权臣罗织罪名冤死狱中。

历史评价晚次乐乡县,是他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赞:“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态度反对齐梁诗风统治,在理论与创作实践上表现出鲜明的革新精神。

他的思想复杂,又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是主导方面。他洞察国家安危、关怀人民疾苦,从政论奏疏可见。他曾在《上蜀川安危事》奏疏中指出诸羌进犯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感到忧虑,并批评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利益,这些都体现了他为国为民的情感和责任感。

他的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在著名《修竹篇序》里,他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文章道弊已久,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他曾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绝望,每以为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这一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革新与转变,也是继刘勰、锺嵘反南朝形式主义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齐梁宫廷诗风问题的人物。

他的现实性强边塞诗,如“朝入云中郡”、“朔风吹海树”,揭露将帅无能边民遭胡人的侵害,以及武后的穷兵黩武行为;讽刺内政如“圣人不利己”、“贵人难得意”,表达了抱负与革命理想之间紧密联系。此外,《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也展现了他的激愤不平的情绪和崇高感情,是当时及后代读者广受欢迎且引起共鸣的作品。尽管不能解决苦闷,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