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子陵军事考察报告

林纾简介:子陵军事考察报告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

光绪八年举人,官教论,不中进士。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於时。复肆力於画,以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其题画诗云:“平生不入三王派,我意独饶山水味。”晚年居北京,与世隔绝。

林纾的思想变化,从维新到保守,再转向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他崇尚程朱理学,但也揭露宋儒的虚伪性。他维护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的自由主义持批评态度。他认为桐城派古文有其不足之处,并提倡学习左、庄、班、马等人的文学风格。

林纾的作品包括《畏庐诗存》、《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等40余部书,以及与魏翰等合作翻译180余部西洋小说,他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民众开阔了视野。

林纾对自己的古文非常自豪,他认为自己能够在桐城派古文中找到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和超出法度外之道力。但他也认识到桐城派存在的问题,并主张学习其他文学流派,如左、庄、班、马韩柳欧曾等人的作品。他认为学习中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入者师法也;出者变化也。”

总结来说,林纾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在文学和翻译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于现代化进程的一些思考和批判。这份考察报告试图全面地介绍林纾这个历史人物,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角色和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