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简介: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教论,但考进士不中。此后,他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并以其古文作品受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推重,为桐城派古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辛亥革命后,他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以意译外国名家的小说见称於时。在北京期间,他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与魏翰等合作翻译了180余部西洋小说,如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德》、《迦因小传》,托尔斯泰的《恨缕情丝》,塞万提斯的《魔侠传》等,这些作品对中国民众开放了新的文化视野。
林纾思想变化:戊戌维新前,他主张改革教育和社会制度,如通过《闽中新乐府》反映了他的进步思想。在甲午战争后的情况下,他转而支持保守主义,对五四运动中的白话文学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废去旧典”,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而他自己则倾向于维护传统礼教和程朱理学。
林纾学术主张:他崇尚程朱理学,同时也批判宋儒虚伪性。他认为学习桐城派古文应有高出法度之眼光和超出法度之道力,并提倡学习左、本、中韩柳欧曾这十位古代文学家的作品。他还提出“入者师法也;出者变化也”,强调在学习中要懂得变化与创新。
林纾作品介绍: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畏庐诗存》、《讽喻新乐府》、《巾帼阳秋》,以及大量的翻译作品如《茶花女遗事》(原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迦茵小传》(原名为迦因小传)。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于西方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情感承载。这一系列工作使他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现代汉语散文家之一,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语言文字改革先行者之一。
标签: 90年代男歌手排行榜 、 中国十大顶流歌手 、 2020最火歌手排名 、 歌手排名男 、 中国最红的歌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