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陶钧简介:军事家

石陶钧,(后改名石醉六),生于1880年3月28日,湖南省邵阳和安乡大树村(现新邵县潭府乡大树村)。天生聪慧,酷爱读书与思考。1886~1889 三年随父在其授课的私塾学习。1890~1894,由其三兄公溥课弟,从十三经开始,逐读《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史记》、《汉书》、《读史方舆纪要》、《明臣言行录》、《近思录》等,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1895~1902.12 江建霞到邵阳主持年度考试,石醉六第一次离开故乡到五十华里外的邵阳县城应试,考了史学词章,以第一名得为秀才,他开始了他的科举考试生活。

成长之路[1]

第一次和江师见面时同去的还有蔡锷(原名蔡艮寅,后改名蔡松坡),这是他初识蔡锷,也是这次考上秀才的学生。蔡锷比石陶钧年幼两岁,他们与江师初次见面时,江师说:前途极危,不可埋头八股试帖,功名不必在科举。一席话使石陶钧茅塞顿开,为他启示了一个新的宇宙和新的人生,同时他的人生也和蔡锷很难分开了。

江建霞先生送石陶钧与其三兄进入长沙的校经书院,他得以博览群书。在先生的熏陶下,他发起并完成了许多自由研究。先生离湘之晨,他本欲随行赴沪,但因叶德辉以诡计将其困于斗室,最终决定改习陆军。

自1904年4月8日起转入振武学校正式学习陆军,其后到名古屋第三师团炮兵联队实习,再进入东京士官学校,一直学习到以见习士官毕业。返回国土后,他建议整理全国兵工厂,这是他的素志夙愿,并为举大事打基础。他曾参与辛亥革命,与黄兴结成挚交,在北平接受清陆军部对归国学生的检查考试,并担任接洽第八师之责。在讨袁战争中,他作为参谋长职位协助黄兴,但最终失败,被迫亡命日本。此后的生活中,他主要从事研究,对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产生深刻影响,并助黄兴主攻市政工作。

1915年秋至1916年的漫游美南部各州期间,以及参加旧金山世博会期间,其内心对于民族命运黯淡深感忧虑。这段时间也标志着他的政治活动暂告一段落,而个人修养、文化研究则成为他追求的一条道路。在此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曾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将继续探索个人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将寻求属于自己的意义与方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