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赵盼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大厚村红水河边的一片甘蔗农田里收集了4个多小时的田间样品。他赶了百公里的路,体会到了与农民一样劳作的艰辛和挑战。"做我们这样的研究必须下田,只有下田才能看到产业真正的问题,才能知道农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他说。
身为微生物所农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仲乃琴团队的一名高级工程师,赵盼致力于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肥料增效及土壤微生态调理。这不仅能减少化肥用量、节省成本,还能最大程度地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修复土壤生态,为甘蔗种植户带来经济收入提升。
近年来,赵盼与仲乃琴团队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如肥料增效助剂、土壤调理型功能菌剂等,并建立了一套马铃薯丰产增效技术体系,这些成果推动了贵州、宁夏、内蒙古等地科技扶助活动。现在,他们正在扩展至更广泛的农作物上进行新技术试验和示范。
通过不断摸索并优化产品配方,以适应不同地区土壤类型和耕作模式,以及考虑投入成本问题,这些科学家们正努力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河池市的大规模试验中,他们采用新技术种植的甘蔗表现出了显著优势,比传统方法茎高、茎粗等指标都更佳。
看着那些绿油油的甘蔗茂盛成长,在这片湛蓝天空下的景象,赵盼的心情比吃过甘蔗还要甜蜜。此刻,他正在继承着来自老一辈科学家的传统,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工作,从而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自1953年成立以来,微生物所一直坚持这种工作方式,他们提供给农民防病知识,并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从而选育出国家级抗病品种‘虎头’等。这一传统被新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继承,如今他们仍然不畏艰难,不惜辛劳,用自己的汗水书写着农业发展史册。
真正好的技术必须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这是赵盼从事近10年的经验总结。在他的看法中,只有紧密联系实际,可以真正理解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为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通过接触大量数据分析以及对土地采样的过程中,他认识到农业科技研发必需跟进时机,以确保其可行性和效果。而且,他认为减少运输成本对于提高农民收益至关重要,而他的新技巧正朝这个方向迈进。
目前已签订6份产业化合同,与多家企业合作生产各种类型增效型肥料,同时开发出针对特定作物如马铃薯和甘蔨专用的功能菌肥,其相关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而今距此前实验成果最终验证还有两年时间,对未来项目实施充满期待。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更多次“下田”并听取农民意见将是必要步骤。(记者:冯丽妃 通讯员:纪海丽)
标签: 我是歌手第七季百科 、 内地原创歌手排名 、 2018歌手全季资源 、 我是歌手1 、 网络男歌手排行榜100名